王力先生在《汉语诗律学》中介绍了23类近体诗的语法,今天说说第6类:判断句与描写句。
诗句中的判断句不太多,但是描写句非常多。有一些与散文的句法相同,例如“野寺残僧少”之类。与散文语法完全相同的诗句,这里就不叙述了,只介绍与散文不同的例子。
一、判断句书生邹鲁客,才子洛阳人。
这两句诗没有谓语,属于不完全句,也可以认为省略了谓语。书生是来自孔孟之乡的山东人,才子是古都洛阳人。
在散文中,或加上谓语乃、是,或者在句尾加上也,表示判断句。但是在诗句中,这些都被省略掉了。
书生,邹鲁客也,才子,洛阳人也。
出自王维《送孙二》:
郊外谁相送,夫君道术亲。
书生-邹鲁客,才子-洛阳人。
祖席依寒草,行车起暮尘。
山川何寂寞,长望泪沾巾。
又如:
功名画地饼,岁月下江船。
功名,(乃、是)画地饼,岁月,(乃、是)下江船。同样,省略了乃、是,或者也。
宋周孚《元日怀陈道人并忆焦山旧游》
故人应白发,今我尚华颠。
旧约鸥能记,新诗雁不传。
功名画地饼,岁月下江船。
回首题诗处,凄凉已去年。
1、夸张的描写非判断句
关塞三千里,烟花一万重。
这种句式很像判断句,但是三千里、一万重是明显的夸张,形容关塞之远,眼花之繁,起到形容词的作用。所以是描写句。
出自杜甫《伤春五首(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)》其一:
天下兵虽满,春光日自浓。西京疲百战,北阙任群凶。
关塞三千里,烟花一万重。蒙尘清路急,御宿且谁供。
评论列表 (0条)